第148章异音(一)_抗日玫瑰
看书库520 > 抗日玫瑰 > 第148章异音(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8章异音(一)

  第148章异音(一)

  看完两个人的报告,蓝玫瑰叹口气,这是自己的失误,明知道叶晴和卢沙武很难和平相处,共同奋斗,最后还是同意了两个人一同去江南。看来在军政事情上,真的不能讲情意。叶晴的私心,蓝玫瑰不是看不出来。当初作为亲兵卫队的男女两个队长,蓝玫瑰也有偏袒之心。杨仇虽然要比冯彪他们资历浅一些,但也比卢沙武要早临战场。徽州军经过四年多的发展,已发展成近三十万军队,各兵种齐全的多兵种综合部队。不用谈部队的训练和官兵的忠诚度,单就一个武器系统,就不是蒙古军队能抗衡的。

  即使不用再等几年时间,就是现在蓝玫瑰也有能力渡江开始北伐,之所以没有动,一来蒙古统治北方时间要长,二来黄河两岸落入金国手中已经百年以上,民心已然不归大宋所有。从新附军到蒙古汉军的战斗意志就能看出来。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后勤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大部队向北进攻。

  根据情报部不断向北扩展的力量,大都方面的情报越来越详细。忽必烈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,对北方特别是长江北岸的占领地区,下达了强制性的怀柔政策,迫使蒙古人对待汉人好一些。根据手下汉臣的意见,不断推行惠民政策,这让饱受战乱之苦的江北百姓,都开始厌倦战争,民心思稳,时间越久对北伐越不利。

  只有蓝玫瑰自己明白,蒙古的大元朝只存在了不足百年,是因为元朝的统治不和民心,以至于天下大乱,汉人纷纷起来抗争,直到建立大明王朝。可是自己的出现,忽必烈灭宋战争失败,到大宋的渐渐稳定,让忽必烈有了警觉。改弦易张,调整了对汉人的政策,想稳定现有的地区,不再有南下的思想,这样的形势对蓝玫瑰是非常不利的。

  派叶晴和卢沙武过江,先期抢占大别山区,进而控制淮南西路,长江北岸地区,为大军过江创建一块基地。因为徽州军的武器装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换代,从冷兵器的古代战术,正在向现代化军队转变,作为最新实验单位,徽州军中央军已然达到四个师三万多人完全脱离了原来的作战方式,这样的作战方式更加依赖后勤力量。

  玫瑰山庄科研所的进展突飞猛进,沈玉川的蒸汽机突破了最后关口,达到了可以成功远转十二个时辰,已经有两台样机投入到使用之中。大炮和步枪已然通过验收,只要最后一步完成,徽州军就会走在世界的前面。蒙古军队将毫无办法阻挡徽州军北上。这最后一步就是蓝玫瑰一直在研究的雷汞,这是子弹和炮弹必须有的东西。

  蓝玫瑰一直没有进行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研制,因为这种枪的射速并不比钢弩快,即使用三段、四段式射击,也无法和单兵装备的钢弩相比。蓝玫瑰打算一步到位,毕竟对制造步枪还是有很大的心得。以玫瑰山庄的技术,枪支生产不成问题。

  蓝玫瑰清楚,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体现在钢铁冶炼上,没有相应的钢铁工业,什么都无从谈起,所以玫瑰山庄的物理研究所进步最大的就是钢铁工业,很多几百年、千年之后才后出现的钢材,在这个时代问世。

  有了合格的钢材,水利机械和蒸汽机的运用,加快了工业化进程。冷轧、热轧全面启动,整个徽州提前进入工业化城市行列。让蓝玫瑰忧心的是工业污染也在加剧,确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。科技并不能全面开始发展,极不均衡。可是蒙古并没有打败,国家并没有统一,很多技术也就不能向民间开放。得不到整个社会的力量,单靠一个徽州还无法全面开展科研,必然导致科技发展的不均衡。

  徽州主要注意发展的还是军工业和重工业,而民用工业和农业几乎停止不前。为此蓝玫瑰在国子监太学的基础上,成立了社会科学院,集中大批的人员进行多领域的科技研究,把精力都投向这里,行政上的管理几乎全都由内阁来运行。

  大宋朝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只有内阁会议没有朝会。蓝玫瑰干脆取消了例行朝会,内阁有事就来蓝王府请示,其它的权限范围内的事自行解决。为了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,蓝玫瑰制定了行政法规,内阁无权修改行政法,在行政法框架内不用请示汇报。所有人都不明白,只有蓝玫瑰明白,这个行政法等同于临时宪法。而自己一个人代替了议会的权力,其实这也是皇权,不过就是给皇帝倒出了时间而已。

  行政法规毕竟只是一个大的方向规定,细则和实施办法还掌握在内阁的手里,为此蓝王府在总参谋部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个权力大得吓人的部门,那就是立法办公室。这是由五个人组成的机构,在蓝玫瑰的指导下进行行政法修订,是由巩全、林阳、赵良、韦昌、吕天成五个人组成,直接对蓝玫瑰负责。

  内阁的成员都明白,蓝玫瑰掌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。而立法办公室的五个相当于蓝玫瑰的代理人。什么法律?这部法律的修订,蓝玫瑰说改就改,也就是提前下达的圣旨而已。不过陆秀夫和陈宜中等人很快发现,蓝玫瑰在行政法中下达的法令,很少有修订的时候。一件事一旦下达,基本不会改动,以后遵照执行就可以了。这样一来不会出现朝令夕改,内阁的行政处理也有了依据,不用事事请示、事事汇报。也不用担心蓝玫瑰情绪化,心情和个人好恶不会影响圣旨的下达。而立法办公室不去管理细节,只是制定基本框架,在制定前也听取多方意见,综合考虑后才正式下达,失误很少。

  有了这些运行办法和制度,大宋朝不多的几个路,都出现蒸蒸日上的好形式。各级部门的运作也很规范,这要归功于强大的廉政队伍,地方行政长官控制的权力在变小,因为六部下属各局分工明确,在各州府军县都有直属机构,很难不让内阁掌握,也无法瞒住各局知道,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让大宋达到了政治清明。

  另外一点,蓝玫瑰对出现在京城各州府县的报纸,不断放宽政策,只要利登的情况属实就不违法。对虚假消息和传闻,如果构成犯罪绝对严惩。只要保证发出的内容是真实的就受法律保护,这条法规一颁布,立即受到了欢迎,特别是那些愿意评击朝政和自认为是清流名士的文人,一反常态对蓝玫瑰这一条是大加夸奖。因为报纸已成为大宋人的生活一部分,上面的文章也五花八门,为了达到销量,每家都想弄到别人不知道的消息。

  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大宋出现了又一个新的职业“文探”。虽然官方把这一职业定名为“记者”但是业内人士更喜欢叫他们文探。而包括临安府在内的各级官员,最怕的就是这些无孔不入的文探。因为这些人为了挣钱,为了报纸的销量,为出名,是无孔不入,就是有这些人,一开始的几个月时间里,监察局和廉政局联合收拾了一批贪污腐化的官员,而情报和资料就来自于这些文探身上,这些人的存在,让各级官员噤若寒蝉,不敢有丝毫不法行为。

  大理寺寺卿何东,是蓝玫瑰二弟子,除了吕天成以外的第一人,脸黑手狠,有蓝玫瑰撑腰,蓝玫瑰身后是二十四万精锐的徽州军,哪个不服也不行。一但被查出情况属实,等待他们的就是各地不断建立的劳改监狱,上那里为了大宋免费出力去吧。想想那些铁矿、煤矿和各种矿山,有着原来五六倍俸禄的官员,只好老老实实的。

  蓝玫瑰没有再大发游兴,因为她没没有时间了,社会科学院的建立,蓝玫瑰这个名誉院长比真正的院长还忙。徽州军正在换装,五大主力军向现代作战方式转变。

  蒸汽机的成功,蓝玫瑰第一个计划就是改造海军,海军司令陶继川接替张水的职位以后,在航州湾和广州建立了两个大型造船厂,只生产军舰。木船正在向钢铁船转变。

  让全国为之振奋的消息,就是徽州研究所向社会公开拍卖民船建造技术,这样的拍卖会引起了天下的注目,为了达到拍卖成功,大商家调动一切资金,小商家联合起来,一在京城一决雌雄。时间不长,大宋三家大型民用造船厂成立,到七月间的时候,蓝玫瑰也不得不承认,民营经济确实超过国有经济,三大造船厂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全都超过了两个军舰制造厂。

  本来刚刚接到徽州化学研究所的报告,用绿矾和硝石,用干馏法成功完成了硫酸的制造,虽然产量很少但是成功了,马上就可以投入生产。徽州第一家化工厂建立,蓝氏化工有限公司成立。

  对于蓝玫瑰来说,这个消息不亚于蒸汽机成功,这是进行所有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。雷汞、蓄电池、无烟火药等等,太多的东西都是从这当中出现的。现在蓝玫瑰需要的是大批的盐,那是化学工业之母,这几年虽然在制盐业上有突破,大宋不再为民用盐进行控制,可是大宋又控制多大的地方?全国呢?盐铁官营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,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。

  如果化工业开始发展,必然让盐再次成为紧俏物资,必须解决这些问题,而江苏盐城一代,控制着大宋时期百分之八十的盐产量,这些地方在蒙古手里。

  放下叶晴和卢沙武的报告,蓝玫瑰心情有些沉重,两个人还是走到了离婚这一步。蓝玫瑰在叶晴的报告中看得出来,叶晴怀疑朱瑶和朱景天的目的,认为卢沙武有反叛之心,提请蓝玫瑰调卢沙武回江南。

  而卢沙武的报告里,详细的解释了自己的行为,和叶晴只是感情上合不来,在战略上有分歧,自己会忠于职责,开辟江北根据地。

  看过两个人的报告,再根据张望江北情报部的情报,能大致的明白事情的原委。事情发生并非一个人的错误,在感情上和性格上很难说清谁对谁错。一夫多妻制是社会现状,不是卢沙武一个人的错。封建制度下,从原始社会开始,当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时候,进入到奴隶社会,一直到今天,男人的统治地位牢不可破。孔孟之道延续到如今的程朱理学,无不是把男人视为天,视为主宰。

  这不是蓝玫瑰可以一下改变的,这是历史文化和世俗的力量。叶晴受自己影响,想用一己之力改变,是不会成功的。就是明白这些,不管怎么试着改变社会,蓝玫瑰有几个禁区还是不敢去动的,一个是世家大族的特权,一个是科举制度牵扯的文人集团,另一个就是社会习俗形成的思想观念。不管徽州多么成功,在这几点上还是原来的一切,蓝玫瑰没有任何改动。

  叶晴的判断,蓝玫瑰并不相信,从卢沙武的言行中可以判断,只是个人野心的膨胀,并非想背叛蓝玫瑰。朱家的野心也不是取得天下,恐怕也是家族式的想法。朱瑶只有十六七岁,根据情报部的情报,蓝玫瑰认为主使的人应该是朱景天,朱瑶也只是一个工具罢了,或许他真的喜欢卢沙武。

  不过野心和欲望会随着社会地位的不断变迁而变大。今天卢沙武没有反叛之心,并不代表着今后没有。朱家的野心也会变化,不加以限制,后来如何发展就不是可预知的。大别山区成为这个局面是不行的,必须改变。

  蓝玫瑰明白自己错在哪里,叶晴一直是总参谋长,有徽州军第二人之称,即使现在不是总参谋长,但是不管是威望还是和自己的关系,都决定了别人如何看待。叶晴本身也会这样认为,卢沙武是被命令解除的职务,此时只是一个团长而已。可是自己确犯下了后世的毛病,把叶晴放到了参谋长的位置,必然让权力失衡。军事主官决定一切,参谋长只是拾遗补漏,参赞军机,是无权干涉军队主官的军事行动。这个时代人们承认叶晴这个总长,很大程度还是承认她和自己的关系,并不承认这个职位。这样情况下卢沙武怎么会听叶晴的?何况他们还有一层更加特殊的关系,是夫妻关系。在一个男权社会里,这样的位置必然导致领导关系混乱,从而出现今天这个局面,责任在自己。

  想解决江北的问题,必须调整江北的指挥系统,形成有效的机制。当前最为有利的是自己亲自去江北。可是这个时候,自己怎么离开?上一次内奸的事情,表面看已然过去,但蓝玫瑰知道,这不过是潜伏了下来。如果自己去江北,短时间是回不来的。徽州军的基础在江南,在徽州。江北没有建立新的基地以前,自己是不能离开的。那样刚刚开始的大好局面会全面失去,这些人到底是谁,蓝玫瑰也不能确定。根据张望的秘密调查,蓝玫瑰有一个很小的范围,但也只是估计,没有任何证据显示。

  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引蛇出洞不失为好办法,但现在不是时机,必须在蓝玫瑰稳定江北以后,为此自己暂时还不能离开江南。这样一来,五大主力军将领都不能动,原因很清楚,无人可以控制他们。卢沙武就是一个例子,派出任何一支部队都有可能失控,江南到黄河地域太广大了,当军事实力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会出现自立为王的情况,历史上的教训不能不吸取。

  经过一两天的思考,蓝玫瑰向徽州军五个军下达命令,第一军103师、第二军106师、第三军109师、第四师112师秘密开往建康集结。通知陶继川水师部队,集结于镇江府,通知四个师长,完成兵力集结后前来临安。

  蓝玫瑰的蓝王府作战室里面,四个师长都是一脸的激动,从四个主力军里抽出四个师向建康集中,而且是秘密集结,还用说吗?不是过江是什么?当冯彪和叶乾这些人接到命令的时候,差点气得把房子掀了。看到手下师长那洋洋得意的样子,差点气昏过去。冯彪就不明白,小姐在等什么?以徽州军的战斗力和军队装备,二十多万大军五个主力军过江,短时间就可以横扫江北,蒙古军不就一百多万军队吗?五比一、四比一要是胜不了,冯彪自杀谢罪。

  别说冯彪这样想,叶乾和杨仇都是一样,五个军当中只有王胜表现平静,足可以看出他的稳重出来。

  但是作为一军之首脑,当然知道什么是轻重,也不敢有丝毫异动。心中不服的冯彪,一气之下命令第101师石祥允,向四川境内进攻。101师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二百多里地退回。叶乾也不甘示弱,让105师向云南进攻,消灭蒙古军三千多人,连占四座县城后,把物资劫掠一空退回防区。

  两个军的行动,震动了大都方向,当忽必烈接到消息的时候,一切早都平静下来。弄得蒙古方面不知道为什么?以为蓝玫瑰要夺回四川和云南,从北方向南调兵。可是通讯太不发达,忽必烈开始调动兵力的时候,已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。

  这期间蓝玫瑰在长江边上已完成了兵力集结和后勤物资准备,四个师组成北进新一军,江北叶晴为新一军军长,杨慧云为参谋长,光州军整编为暂编第一师,卢沙武的淮西军为暂编第二师归入新一军指挥。

  陶继川水军负责在长江把新一军送过长江,蓝玫瑰通知叶晴,返回江南新一军,指挥部设在镇江,以后根据情况再决定。杨慧云暂时免去总参谋长职务,蓝玫瑰兼任徽州军总参谋长。

  对这个变动,杨慧云这个文静的总参谋长脸上全是笑容,用最快的速度组建了新一军参谋部,第一时间赶到镇江建立前沿指挥部,等待叶晴到来。

  殷城光州军指挥部里,叶晴看着手里的命令,身躯有些颤抖。她怎么也想不到,会接到这个命令。

  大别山里并没有打开局面,和卢沙武分道后,她带领两千人赶到殷城,见到了高怀。

  高怀并不知道发生在石关镇的一切,只是听陶排长的汇报,叶晴让他不要进攻霍山,暂时按兵不动,叶晴会亲自前来。高怀就停在了殷城,脱脱查干的目的是封锁大别山区的徽州军,却没算到在北面的抗元义军会占领殷城,立即命令光州镇抚使史泰来出兵围剿夺回殷城。

  史泰来也认为这是李定远的义军,只派出两千部队。可是高怀已然发展到两千来人,光州军在苏仙石设伏,把史泰来派出来的两千新附军包围消灭,俘虏了一多半。当史泰来接到报告后,还没有想到是徽州军参与。从光州,固始和六安三个地方集中了一万人马,向殷城进攻,想一举消灭这个捣乱的李定远。

  就在高怀紧急商量,是不是放弃殷城的时候接到报告,叶晴带兵到达殷城。这一下可把高怀高兴够呛,高怀虽然资格够老,但是为人稳重。知道叶晴是谁,是小姐身边成长起来的总参谋长,而卢沙武是中央军军长,这次夫妻联袂北上,自己出任副团长,很明智的没有参与更多的战略计划制定。当卢沙武说派他来这里联络李定远,二话没说带领警卫连前来,并没有想卢沙武是为了独领战功而支开他。

  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,几次袭击蒙古军,一个连的兵力在这里名声远播,从而才联系上李定远。李定远年纪大一些,快四十岁了,是光州本地人,是光州巡检使。掌握光州的地方厢军,光州失陷后,带领忠于宋室的人退入大别山中抵抗。初时蒙古方面并不重视他们,围剿得也不狠,这才生存下来。因为李定远招人严格,所以不像张桐发展的那么快,人也不多。但由于张桐的壮大,让脱脱查干感到威胁,派出重兵几路围剿,张桐失败,李定远也折损过半退入深山。当知道在这一带有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活动,战斗力极强,就派人联系,终于和高怀联系上。当知道高怀的身份后,立即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徽州军,共同组建了光州军。

  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新;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sk520.com。看书库520手机版:https://m.ksk5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